計量儀器校準是除法制計量之外的計量器具進行溯源的方式,在企業的生產,管理過程中都能運用得到。器具的量值溯源是到國家計量基準的,將影響企業產品在國內外上的交易,儀器校準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產品的質量,所以計量校準是企業自主行為的,企業為確保產品質量,正常交易就會產生對企業儀器校準的需求。 儀器校準是企業生產力的得要組成部分,完全由市場機制來調節。
企業儀器校準的需求決定了校準服務的多樣性。是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的民事行為,校準機構還要取得計量政府部門頒發的等級標準證書。儀器校準的需求決定了計量校準活動的校準機構多樣性,也會產生機構本身的不規范性。






計量器具使用操作過程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依次是:
1、所選用的計量檢測設備,必須滿足被測對象及檢測內容的要求,使被測對象在量程范圍內。檢測器具的測量極限洪差必須小于或等于被測對象所能允許的測量極限誤差,必須具有技術鑒定書或產品合格證書。
2、按規定對計量器具實施周期檢定,保證使用中的計量器具的量值準確可靠,以防止檢測器具的自身誤差耐造成工程質量不合格。
3、計量檢測設備應有明顯的“合格”、“禁用”、“封存”等標志標明計量器具所處的狀態。
4、使用人員應經過培訓并具有相應的資格,熟悉并掌握計量檢測設備的性能、相應的操作規程、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按規定進行正確操作,做好記錄。
5、使用計量器具前,應檢查其是否完好,若不在檢定周期內、檢定標識不清或封存的,視為不合格的計量檢測設備,不得使用。每次使用前,應對計量檢測設備進行校準對零檢查后,方可開始計量測試。使用中若發現計量檢測設備偏離標準狀態,應立即停用,重新校驗核準。如出現損壞或性能下降時,應及時進行修理和重新檢定。
6、計量器具應在適宜的環境下工作,如溫度、濕度、振動、屏蔽、隔聲等,必要時應采取措施,消除或減少環境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


“計量”一詞取代了在生活中使用已久的“度量衡”,使學術意味更濃厚。而“度量衡”一詞則比較形象、直觀,便于生活中的人們理解。
古代計量稱為“度量衡”,是指對物體長度、容積和重量的測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計量涉及國計民生、建設、科學試驗等各個方面,成為國家工業和質量的基礎,計量、標準化與合格評定被視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有人形象地把計量比作樹之根系、屋之基礎。從布手知尺到遙感量天,計量伴隨人類發展的腳步,反映著時代現狀又促進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但這卻遠遠超出了“度量衡”的范疇。

